泛亚电竞泛亚电竞“公司于2023年4月成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山东衍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燕翔介绍道,“公司的拳头产品丙烯酰胺红球菌全细胞催化剂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丙烯酰胺素有“百业助剂”之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年产规模高达130万吨,产品的质量、产量、市场占有率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然而,丙烯酰胺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问题也日益凸显。生物酶催化剂是生产丙烯酰胺的第三代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牢牢把持,从而导致企业在进口时,存在产品价格高、限制供应量等“卡脖子”问题。
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得知该问题后主动靠前、上门服务,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整合各方创新资源,打造人才引领、市场运作、协同攻坚的新机制新模式,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让企业从“跟跑”变为“领跑”。
也正是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不懈努力和院所、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衍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为核心,专注于细胞技术应用研发、工业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技术推广。
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自创建以来,山东衍微牢牢坚持人才、教育、创新、产业“一盘棋”思维,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总牵引作用,实施了“三个一”引才模式,即合作一批顶尖人才、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招聘一批实用型人才。公司引进了清华大学于慧敏教授科研团队20余人、北京衍微科研团队50余人,团队共有教授1人、博士后2人、博士11人、硕士25人,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发团队突破了生产工艺和微反应器两大瓶颈,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可进行出口,真正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预计创造产值超20亿元/年,助力蓝湾新材料进一步夯实了全球头部企业的地位。
同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通过共建人才培训中心、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人才与产业、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深度对接,让更多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到产业链和创新链上来。预计每年可开展专项人才培训超200人次,提供300名以上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岗位。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伯城介绍,开发区目前共有12家丙烯产业链企业,在丙烯酰胺的生产领域具有原料、技术、产能和市场优势,已形成“油头化身材料尾”的特色产业链条。山东衍微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构建“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进一步坚定了开发区大力推进人才攻关联合体建设,加快建设科创载体平台,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决心和信心。